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爲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。《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20 年)》顯示,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爲 27.5%,其中 18~44 歲、45~59歲和 60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爲 13.3%、37.8%和59.2%。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,目前成人高血壓患病人數估計爲 2.45 億。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、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高血壓的一些小常識,能更好地科學預防高血壓。
高血壓的診斷標準
高血壓是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三次不同時間測量的血壓,收縮壓≥140mmHg和(或)舒張壓≥90mmHg。既往有高血壓史,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,即使血壓未達上述水平,也應診斷高血壓。老年人因爲動脈硬化、血管彈性減退、脈壓差增大,常以收縮壓升高爲主,有時舒張壓甚至低於正常。
高血壓發病主要因素
遺傳、年齡、肥胖、生活習慣(吸菸飲酒)、精神緊張壓力大、環境因素、藥物、某些疾病(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尿酸等)。
高血壓的臨牀表現
早期無明顯症狀,僅會在勞累、失眠、精神緊張、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,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,不易被發現。隨着病程延長,血壓持續升高,逐漸出現各種症狀,如頭暈、頭痛、眼花、失眠、多夢、疲勞、心悸等。
折叠手机的巅峰之作!OPPO Find N3评测:性能与轻薄的完美契合
但有部分患者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,甚至血壓明顯升高亦無症狀,容易被忽視。長期的血壓升高,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,是否有無症狀,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,如引發高血壓腦病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腦卒中、眼底出血、腎功能衰竭等。因此提倡定期監測血壓,爭取早診斷、早治療,避免併發症。
高血壓的治療方式
1、輕度高血壓首選改善生活方式:控制體重,減少鈉鹽攝入(日攝入量不超過6g),低脂飲食,適當運動,戒菸限酒,情緒平穩。
2、對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控制血壓以及初始血壓明顯升高的人羣,則應給予降壓藥物治療。最好選擇長效降壓藥,方便服用且利於血壓保持平穩。同時必須做好家庭監測血壓,血壓控制不達標及時就醫,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降壓方案。切記不能因爲服藥後血壓正常就自行減量甚至停藥,導致血壓反跳升高。有血管硬化的患者,建議搭配活血化瘀、軟化血管的藥物。
3、血壓達標標準:一般高血壓患者,血壓降至140/90mmHg以下,如能達到理想血壓(120/80mmHg)更好;合併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,如能耐受,應降至130/80mmHg以下;年齡在65~79歲的患者血壓降至150/90mmHg以下,如能耐受,可進一步降至140/90mmHg以下;80歲及以上患者降至150/90mmHg以下。當然,血壓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,一般以接近理想血壓120/80mmHg左右爲宜。如果發現低血壓(即非同日3次測得的收縮壓≤90mmHg和或舒張壓≤60mmHg),應立即就醫,查明原因或調整降壓藥方案。
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
1、低鹽低脂飲食,控制體重。
2、戒菸限酒。
3、堅持鍛鍊,適當運動,如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,避免高強度或劇烈運動。
4、樂觀開朗,心態平和。
5、不熬夜,保證睡眠充足。
6、監測記錄血壓,在就醫時供醫生參考。
7、定期門診隨訪。
折叠手机的巅峰之作!OPPO Find N3评测:性能与轻薄的完美契合
家庭監測血壓注意事項
1、最好選用臂式電子血壓計。
2、測血壓不要隨意更換左右手:第一次測量血壓時兩邊手臂都測,選擇血壓偏高的一側固定爲後續測量的手臂。
3、儘量固定測血壓的時間。
4、要選擇合適的袖帶與氣囊,袖帶氣囊至少應覆蓋80%的上臂周徑。
5、測血壓時應注意:
①靜坐休息5分鐘,再測血壓;
②血壓計、捆綁袖帶上臂的中點、心臟均在同一水平;
③袖帶的下緣在肘窩的上方2~3cm,一般認爲能塞進2個指頭時鬆緊適度;
致敬傳奇藝術家畢卡索逝世50周年 S.T. Dupont 新作 Picasso 限量系列重新演繹名畫立體派藝術
④測量後等氣囊放氣結束,屏幕顯示穩定數值後纔可取下袖帶。
6、電子血壓計應定期進行校準,至少每年1次。